我的位置: 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重点实验室 / 成果展示 / 代表性成果 /

北部湾智慧海洋牧场及其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关键技术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1-05-10

  成果名称:北部湾智慧海洋牧场及其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关键技术及应用

  研究方向:地理环境监测与智能模拟

  参与人:许贵林,李楠,高劲松,徐轶肖,李宛怡等

  成果简介:

  开展北部湾智慧海洋牧场及其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为广西产业升级和向海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1)北部湾海洋牧场精细化监管平台建设。针对传统海洋牧场养殖存在海面粗放分散、海底盲养、精细化立体监测体系匮乏等问题,围绕国家在北部湾区域海洋牧场立体监测、动态灾害预警、智能评估重大需求,构建融合监测、预警、溯源、防灾、生态休闲和线上交易的全产业链智慧海洋牧场服务平台,为海洋牧场生态环境监测和养殖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提出了陆海综合体海洋牧场监测预警理论框架,建立了陆海资源统筹、生态、生产和生活“三生空间”及其信息综合体监测预警方法技术体系;突破北斗海下位置服务限制,形成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牧场北斗海下米级综合位置服务和装备体系,设备部件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性能指标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发了立体网格精细化监测标准和关键技术体系,集成了“天空地海”的真三维时空数据,将传统时空数据检索效率提高了100倍以上,技术应用我国沿海11省(市)500多个单位,并辐射其他国家,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5亿元,间接经济效益 6亿余元。

  (2)北部湾棕囊藻爆发机制研究。针对北部湾海域污染加剧,赤潮灾害愈发严重等突出问题。通过对北部湾区域内棕囊藻分布规律及其生态效应进行研究,发现海洋浮游细菌多样性随着棕囊藻爆发过程,而逐渐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棕囊藻爆发前期和中期确定性过程对海洋浮游细菌的群落构建起主要作用,而且棕囊藻爆发末期,随机过程起主要作用。首次研究了北部湾灾害藻类棕囊藻爆发对海洋浮游细菌群落构建的复杂过程,初步揭示了本地区害藻类棕囊藻爆发对环境演变的影响机制,为防治北部湾赤潮灾害奠定了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3)北部湾致病性弧菌多样性及其特色种质库建设成果。建立了北部湾弧菌种质库和致病性海洋弧菌种质库,掌握茅尾海经济鱼类贝类等致病性弧菌及人类致病菌弧菌分布特征,为防止病害弧菌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首次揭示了环境变量(盐度、TDN、TDP和PO43-)和距离对北部湾弧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和贡献,可为环境保护和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成果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出版《陆海综合体监管理论与实践》等专著2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授权专利5项,参与编制行业标准2项。

将本页分享到: